在2025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榜单中,江苏以21个县市上榜的绝对优势领跑全国,其中8个县市强势跻身前十,昆山、常熟、太仓更是包揽前三甲,展现出“经济强省”与“生态优等生”的双重实力。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,是江苏在绿色转型赛道上的精准布局与硬核实践。
一、前十强“半壁江山”属江苏,县域绿色实力全国领跑
榜单显示,江苏不仅上榜数量占全国五分之一,头部竞争力更是“断层领先”:
昆山、常熟、太仓稳坐全国前三,启东(5)、张家港(6)、如皋(8)、扬中(9)、江阴(10)紧随其后,前十强中江苏独占8席,形成“绿色县域集团军”。
● 此外,丹阳(13)、海安(20)、宜兴(23)等8个县市跻身前50,覆盖苏南、苏中、苏北不同区域,印证江苏绿色发展的全域均衡性。
从“苏南模式”到“苏北振兴”,江苏县域经济正从“速度优先”转向“质效并重”,绿色低碳成为新的增长引擎。
二、“绿色密码”拆解:产业、生态、创新三箭齐发
江苏县域为何能在绿色发展中脱颖而出?核心在于“三力驱动”:
1. 产业升级:从“制造大县”到“绿色智谷”
● 昆山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,推动光伏、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研发,单位GDP能耗较五年前下降22%;
张家港关停化工园区落后产能,建成全国首个“零碳钢铁示范基地”,沙钢集团通过循环经济年减碳超300万吨;
宜兴依托环保产业集群,集聚2000余家环保企业,水污染治理技术全国领先,实现“绿水青山”与“金山银山”的双向转化。
2. 生态修复:把“生态赤字”变为“绿色资产”
如皋作为“世界长寿之乡”,将90%的长江岸线划为生态保护区,退耕还湿1.2万亩,建成全国首个“生态缓冲带示范县”;
扬中(“江中明珠”)以新能源产业为特色,光伏装机容量占全社会用电量35%,实现“岛域能源自给自足”;
太仓、启东推进长江、黄海湿地保护,打造“江海交汇生态走廊”,生态旅游年收入突破50亿元。
3. 制度创新:政策引导+市场激励双向发力
江苏率先推行“绿色GDP”考核,对县域实施生态补偿转移支付,设立200亿元低碳转型基金。例如:
邳州(34)通过“光伏+农业”模式,在荒山坡地建设百万千瓦级光伏电站,带动农民年增收超2亿元;
溧阳(28)试点“碳账户”制度,企业碳排放强度与信贷额度、用地指标挂钩,倒逼传统产业绿色转型。
三、县域突围启示:绿色发展没有“模板”,但有“共通逻辑”
江苏案例为全国县域提供三大启示:
差异化路径:苏南依托产业基础搞“绿色智造”,苏北立足资源禀赋发展“生态经济”(如如东海上风电、新沂循环农业);
长效机制:将生态保护写入县域发展规划,推行“河湖长制”“林长制”,避免“运动式治理”;
民生导向:绿色发展最终惠及百姓——昆山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.8:1,如皋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85%,“生态红利”转化为幸福感。
结语:县域强则省域强,绿色兴则未来兴
从长江之滨到黄海之畔,江苏县域正以“绿色百强”为新起点,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更多可能。这份成绩单不仅是荣誉,更是“风向标”——当县域经济装上“绿色引擎”,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拥有更坚实的根基。
江苏的绿色实践证明:生态与发展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 未来,随着“双碳”目标深入推进,县域绿色竞争将更趋激烈,而江苏的探索,无疑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县域方案”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(数据来源:2025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榜单)
**#江苏绿色发展# #县域经济# #高质量发展# #生态优先#
沈阳配资平台,配资之家门户网,股票怎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